您当前的位置:文化渊源
耿昭华:从孟州走出的优秀复旦学子
发布时间:2018-3-16 8:50:15

一个城市的厚度往往取决于这里的大学,众所周知的复旦大学,就位于上海市杨浦区,上海文化底蕴最为深厚的地方。在这所世界知名、国内顶尖的学府担任团委副书记的是一位孟州子弟——耿昭华。

17岁从孟州一中考到复旦大学,22岁作为复旦学生会主席,被选拔到北京担任全国学联驻会执行主席(全国只有七个名额),25岁被委派到西藏日喀则白朗县担任团县委副书记,26岁任职复旦大学团委副书记。出生于孟州市河雍办事处关耿村的耿昭华,从2003年离开家乡,已在外读书工作15年了,31岁的他从中原小城到东部沿海求学,读过文科,转到了理科,修过商科,经大都市上海到首都北京,再到雪域高原,最后回到母校做高校团干部,一路就学和基层锻炼后,如今的他“要努力做一个自己满意的教育工作者。”

要让自己满意,听着简单做着却不太容易,为此,他付出了超乎寻常的努力。早在孟州一中读书的时候他就一直是学校的尖子生,习惯了“第一名”的他,每天早上醒来第一个念头就是鞭策自己,高考!高考!高考!尽管当年正逢全校停课的非典时期,耿昭华还是靠着勤奋和韧劲以孟州第一的成绩收到了复旦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与大家不同的是,就算是在压力非常大的高中时期,耿昭华也都一直在坚持自己的爱好,坚持进行体育锻炼,同时他还是班里师生都非常认可的班长,“学生王”,班里的男生提起他都是竖起大拇指的服。他说:“一个人要有多个坐标系,只有一个坐标系的时候很容易把自己框死,有多个参照系的话,会让一个人的心态更好”。

“多个坐标系”的他活的从不单调。生活中,他定期打羽毛球,几乎每天夜里都要跑步,也参加过历时4个小时的马拉松,跑完42公里的全程还能拿个国际机票做奖励。学习中,大一还是商科的他毅然转到了理科。读着书还担任着校学生会主席,读着研究生还申请加入了复旦大学人才工程预备培养计划,带着只比自己小4岁的学弟学妹们,成了他们的辅导员。在条件艰苦的西藏日喀则白朗县担任团县委副书记还能顺利完成自己的研究生答辩。在常人看来,这哪里是多了个坐标系,明明是一路开着外挂优秀到不行。可他觉得:“我们这一代人享受的幸福生活不仅仅是依靠自己的能力,还依靠国运,国运往上走,个人的人生际遇就往上走。”

在学生眼里,耿昭华是个出了名的大暖男,体贴、温和让人如沐春风,同时,他不仅是辅导员还是学生们的“心灵导师”。面对只相差四岁的学生,学生们刚开始还毕恭毕敬地喊他耿老师,后来直接喊“老耿”。刚入学开班会的时候,这位“老耿”带着一种使命感,想把自己所认同的、认识到的复旦大学的精神,传递给学弟学妹,就找了一个寝室的四个姑娘,教大家唱校歌。一年后,再开班会,大家都说那次班会课让他们开始觉得自己是个复旦人。

复旦的校训是“博学和笃志,切问而静思”。但是耿昭华说:“复旦还有个民间校训——‘自由而无用的灵魂’。无功力之用方为大用,这样对于一个人生命的拓展,人生价值的选择,是有一个经过甄别之后的方向。作为复旦人不应该一味盲目地随从大流,但在判定清楚什么是大流,什么是认同的方向之后,就应该以自己最大的力量去做贡献。这个过程是不为功利,不为名义的,这就是我认同的复旦的品质,也是希望学生们能学习和继承下去的复旦精神。”

作为外出求学孟州学子中的一位优秀代表,耿昭华也给家乡的学弟学妹们提了些自己的建议。他认为,教育是分不同阶段的,孩子小的时候父母的教育很重要,家风的言传身教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影响,同时也要重视体育锻炼,体育锻炼能教会孩子怎样和同龄人相处,多一个爱好就会让自己多一个维度去衡量自己。到了中学时代,在保证课内的学习之余,也要认识到拓展知识面的重要性,培养寻找有效的知识和信息的能力,训练自制力,尽可能多的寻找好的网站、纪录片、书籍、电影。电影会反映不同的生活方式,会给成长中的学子带来同样一个时间维度里生活的厚度,这会很有好处。

耿昭华在复旦大学为家乡的学子送去了祝福:“希望可以有更多的孟州学子走出来,到上海,到复旦这样更大的平台去训练、锻造、成长,将来更好的去回馈我们的家乡!”